聚焦國際貨代行業熱點、政策法規,提供貨代業務、物流優化、風險管理等前沿信息,
助您優化決策,提升貨代競爭力。
聚焦國際貨代行業熱點、政策法規,提供貨代業務、物流優化、風險管理等前沿信息,
助您優化決策,提升貨代競爭力。
上海港作為全球集裝箱吞吐量連續 15 年位居全球首位的超級樞紐,2025 年 1 月以單月 500 萬標箱的成績刷新歷史紀錄,標志著其在國際物流網絡中的核心地位持續鞏固。這一成就的背后,是上海港在國際中轉集拼領域的突破性實踐。通過首創 “多業態貨物同場集拼” 模式,上海港將國際中轉集拼業務的操作時效壓縮 50%,國內段操作時效縮短至 3 個自然日,跨港區流程較新加坡港提速 40%,成功躋身全球港口效率第 一梯隊。

這種效率革命源于三大創新:一是建立全鏈路可視化系統與智能監管體系,實現從貨物入庫到裝箱的標準化操作;二是構建 “同庫作業、全域監管、智慧運營” 三位一體的服務模式,推動港口從區域中轉樞紐向全球航運網絡節點升級;三是整合上港集團內部資源,形成上港物流、港城物流等兄弟公司的高效協同機制,解決了傳統集拼業務在時效性、復雜性和信息協同性上的核心痛點。上海港正以綠色航運走廊建設為抓手,推動國際物流的低碳轉型。2022 年與洛杉磯港共同倡議建立的跨太平洋綠色航運走廊,計劃于 2025 年部署具備全生命周期低碳能力的船舶,并在 2030 年展示全球首艘零碳集裝箱船舶的可行性。這一倡議吸引了馬士基、達飛等國際航運巨頭參與,目前上海港已實現綠色甲醇和 LNG “船對船” 加注能力常態化,2025 年 1 月完成 “安妮馬士基” 輪 3000 噸甲醇加注作業。
在技術創新層面,上海港通過岸電設施全覆蓋、綠色甲醇供應鏈構建和碳排放管理體系完善,逐步形成港口與航運協同減排的閉環。例如,岸電使用量同比增長 130%,綠色甲醇加注量較 2022 年增幅近百分百,并探索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,培育中遠海運、上港集團等 50 家綠色低碳鏈主企業。盡管上海國際物流取得顯著成就,仍面臨多重挑戰。
未來,上海國際物流需進一步強化以下戰略:一是深化與長三角港口群的分工協作,通過 “一單制” 等模式提升區域協同效率;二是加快綠色甲醇產業鏈建設,推動從生產、加注到船舶改造的全鏈條創新;三是依托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等智庫,加強對全球航運趨勢的研判,提前布局數字化、低碳化技術應用1726。
上海國際物流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,通過效率革命、政策創新和綠色轉型,持續鞏固全球樞紐地位,為中國深度融入全球供應鏈、推動 “一帶一路” 倡議提供堅實支撐。這一進程不僅關乎一座城市的發展,更將為全球物流行業的可持續變革貢獻 “上海方案”。